欣赏书法的心情句子

更新时间:2023-12-27 10:56:04作者:未知

书法是我最大的爱好,因为古今中外书法写得好的人只是极少数。我的理想就是将来成为一个书法家。

欣赏书法的心情句子

我为什么会迷上书法呢?你肯定不知道。听我慢慢告诉您吧!那还是在我上幼儿园时,有一天,爸爸带我去书院门玩。在书院门一个卖书画的小门店前,摆着一张写字的大桌子。有一位白胡子的老爷爷,正在饱蘸浓墨,挥舞大笔,在一张大纸上写书法。他的周围围了许多人。我和爸爸也凑上去看热闹。我好不容易挤到老爷爷的身边,看见老爷爷写的龙飞凤舞的几个大字,不解的问爸爸:“这是什么呀?我怎么不认识?”爸爸说:“爷爷写的是‘博览群书’四个大字,因为写的是‘颜体’书法,所以你看不懂。”我点了点头。这时,正在写字的老爷爷停下手中的笔,摸摸我的头,笑着说:“小朋友,你也想学书法吗?”我说:“想学!”爷爷说:“那就让你爸爸给你报个书法班,好好学一学,只要你努力,肯定能学好的。”

就这样,爸爸就在书院门东头的碑林少年宫,给我报了一个书法班。从此,每个节假日和星期天,妈妈就带着我去学书法,一年四季,春夏秋冬,从不间断。我在书法班的学习可认真了,经常得到老师的好评。回到家里,我坚持练习书法从不间断,每天都要挤时间写几张大字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我的书法越写越好,每次参加少儿书法比赛都要获奖。几年来,我参加比赛获得的优秀奖、金奖、特金奖共有20多个,还有一个钻石奖。我也获得了“艺术特长生”的光荣称号。

今年夏天,我在书院门又见到了那位老爷爷。在老爷爷的鼓励下,我拿起毛笔,写下了“坚持不懈”几个大字,得到了老爷爷和周围好多人的夸奖。老爷爷告诉我:“不但要字写得好,而且还要学习好,不但要做一个书法家,还要做一个科学家、文学家!”老爷爷说:“孩子,‘坚持不懈’这几个大字,会让你受用一辈子的。好好学习,坚持不懈,你一定会成大器的。”

回家的路上,我反复琢磨着老爷爷的话,给自己又订出了更高的奋斗目标……

2. 提供些经典的诗句,以供我书法情感

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。

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

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,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。

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。

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。

曲径通幽处,禅房花木深。

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。

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

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

世有伯乐,然后有千里马。

劝君更进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。

山不再高,有仙则名,水不再深,有龙则灵。

海内存知己,天涯若比邻。

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。

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。

海上升明月,天涯共此时。

天生我才必有用,千金散尽还复来。

莫愁前路无知己,天下谁人不识君。

别有忧愁暗恨生,此处无声胜有声。

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。

身无彩凤双飞翼,心有灵犀一点通。

醉翁之意不在酒,在乎山水之间也。

3. 求书法、国画欣赏或者窍门之类的一些句子

如何欣赏国画 对于一般人来说,能否欣赏一幅绘画作品常常是能否“看懂”,他们的欣赏步骤是:画的是什么?画得像不像?画家画这种形象的寓意是什么?如果都回答出来了,便认为是看懂了,如果回答不出来,便认为是看不懂。

这种方法就是一种传统的讲“故事”的方法,他们对于绘画作品的欣赏往往过多借助“文学性”的描述。那么,用这种方法来欣赏中国画,一般来说,工笔的、写实的作品就容易欣赏,因为它是具体、真实,看得懂。

但如果是粗放的。写意的作品,尤其是水墨写意的作品,就较难欣赏了,因为它不写实,形象不具体,就看不懂,而且更无从知道作者的寓意了。

当然,一般人用这种方法欣赏绘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,因为画得像,看得明白,才容易引起联想、产生共呜。但是我们必须明白,一幅绘画作品的好坏,却不是以“像”或“不像”来衡量的。

就艺术而论,我们衡量一件绘画作品的好坏,或我们欣赏一件绘画作品,首先不在于它像或不像,而在于绘画作品的主题,或者说绘画作品中所辐射出的某种观念、某种思想、某种情绪,能否紧紧地抓住观赏者的心弦,能否给人以充分的艺术审美享受,并使人从中获得某种启迪和教育。应该说,这才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真正目的。

像与不像仅仅只是作品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。因此像与不像就不能作为衡量作品的好坏或欣赏作品的标准。

那么,画家们是怎样来看画的呢?就国画而言,内行人看画一般是看画面的整体气势,用美术术语来说就是先体味其“神韵”,或者“神似”,然后再看它的笔墨趣味,构图、着色、笔力等。最后才看它的造型,即像不像或“形似”。

内行人的这种抓“神韵”的欣赏方法当然是抓住了实质,因为“神韵”就是一种高的艺术审美享受,常常是中国画家们的追求达到的目标。 当然,一般的人要从画中去体验到一种“神韵”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那不但需要一定的审美能力、艺术修养,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绘画方面的基本知识,特别是通过绘画而训练出来的一种“感觉”。

所以要很好地欣赏绘画,还得具备多方面的才能和艺术修养。 但是,如果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欣赏绘画作品也许更能理解一些。

有人提出,艺术的欣赏需要经过审美感知、审美理解和审美创造三个阶段,那么从这样三个方面去欣赏绘画作品是很有道理的。 审美感知就是要求我们直观地去感知审美对象,即艺术作品本身,我们可以去感知作品上画的是什么?画得像或是不像,色彩是鲜明的或是灰暗的,线条是流畅的或是笨拙的,表现手法是工笔的或是写意的等等,总之要自己亲自地平心静气地进行直观的感受。

第二步,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审美理解。即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,进行理解和思考,把握作品的意味、意义和内涵。

这种理解包括对作品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的理解;对作品表现的内容和表达的主题的理解;以及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精神的理解等等,这就需要充分调动我们的思考能力。 我们可以一步一步地想下去:作品画的内容要表现什么?是怎样表现的?所采用的艺术手段是否恰当?能否充分地表达出主题?同时,透过作品的画面,猜测作者的心思,是热情地歌颂或是辛辣地讽刺;透过画面的气氛,体验画面的情调:是深沉或是豪放,是乐观或是悲伤。

再还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,结合作者的身世、创作特点和所处的时代背景等进行分析。 到了这一步,艺术的审美欣赏并没有完结,还有一个审美创造阶段。

就是通过审美的感知和审美的理解后,在对作品审美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,通过自己积累的审美经验、文化知识、主活阅历等进行丰富的联想、升发开去,再创造出一个新的意象来。这样,你才真正获得了启迪和教育,欣赏绘画才获得了真正的意义。

朋友们不妨用这种方法去欣赏中国画(或其他绘画),认真试一试,看能否有所收获。

4. 王羲之的三堂书法课句子赏析

这篇文章介绍了东晋女书法家卫夫人给王羲之讲授书法的趣事。

卫夫人,名铄,字茂漪。王羲之少年时曾拜在其门下,学习书法。

她教授王羲之的三堂书法课,更是三堂人生课。

“点”:高峰坠石。

她让王羲之看毛笔蘸墨以后接触纸面所留下的痕迹,顺便还注解了四个字:高峰坠石。要王羲之体会悬崖上有块石头坠落下来的感觉,那个“点”,蕴含的正是一块从高处坠落的石头的力量。

“一”:千里阵云。

卫夫人的第二节课是带领王羲之认识汉字的另一个元素,就是“一”。“一”可以可说是文字,也可以说就是一条线条。这一课,是在广阔的大地上进行的。

卫夫人把王羲之带到户外,这个年幼的孩子站在广阔的平原上,凝视着开阔的地平线,凝视着开阔的地平线上排列开的云层缓缓向两边扩张。卫夫人在孩子耳边轻轻地说:“千里阵云”。云排开阵势时是一种很缓慢的运动,很像毛笔的水分在宣纸上慢慢晕染渗透开来。“千里阵云”就是把水平线条拉开,让水与墨在纸上交互律动。有了对沉寂的大地上云层的静静流动的记忆,有了对生命广阔、安静、延伸的领悟,以后书写“一”的时候,也可能有与天对话的向往。

“竖”:万岁枯藤。

卫夫人给王羲之上的第三堂书法课是“竖”,就是写“中”这个字时,中间拉长的一笔。

卫夫人把王羲之带到深山里,从枯老的粗藤中学习笔势的力量。她教王羲之看“万岁枯藤”,还让他在登山时攀缘一根老藤,一根漫长岁月里成长的生命,把身体吊上去,借着藤的力量,悬在空中,感觉一根藤的强韧——拉扯不开的坚硬顽强地力量。“竖”这个字条,要写到拉不断,写到强韧,写到有弹性,里面会有一股往两边发散出来的张力。

书法的美,一直是与生命相通的。

“高峰坠石”理解了重量与速度。

“千里阵云”学习了开阔的胸怀。

“万岁枯藤”知道了强韧的坚持。

卫夫人是书法老师,也是人生的启蒙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