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丕和司马懿经典语录

更新时间:2022-12-09 04:24:40作者:佚名

建安五年,汉献帝以衣带诏召集董承等人,密谋诛杀曹操,但事情败露。《军师联盟》就是以这件事情为开篇:衣带诏之下还有一个密谋杀曹操的盟书,杨修父亲与司马懿之父司马防以嫌疑人身份一同下狱。杨修为了撇清自己家的嫌疑,把一封暗通袁绍的伪造书信放在了退亲的金碗中陷害司马防。很快,书信被蔣济搜出,司马家面临着灭门的风险。张春华把司马师和刚刚出生的司马昭寄养在乡下,而司马懿则四处找门路。看过这部剧的人,应该以上剧情都知道,所以我就简写了。

曹丕和司马懿经典语录

司马懿去找曹丕帮忙,郭照是中间人。因为身份敏感,曹丕不敢惹曹操生气,避而不见,不帮。司马懿料到会这样,于是教郭照几句话点破曹丕心思。

一直以来,曹操疼爱曹植和操冲。曹植有才华,诗的性情和曹操相似,操冲聪明,相比之下,曹丕没有什么优点(这是他自己认为,后面会说)。曹丕一直认为,天下都是父亲和弟弟们的,自己即便站在高台,仍旧不能登顶。郭照(或者说是司马懿)说“晴天就在头上,公子也可以振翅高飞”。就是这句话,激励了受挫的曹丕,给他以信心和希望。这句话,曹丕记了一辈子。不信你看:

《虎啸龙吟》第一集就是讲曹丕的死。《军师联盟》已经用了四十多集说司马懿怎样帮助曹丕得来王位,斗倒杨修和曹植,称帝之后怎么改革政治制度。通过这一系列事情,二人早有了患难交情,这倒并不是他们感情格外好,而是任何人在经历了这种种以后都会对彼此的感情格外深刻。曹丕晚年,司马懿回老家种地已经很久不见,可是将死之时还是想起了他,这个曾经在自己最被人瞧不起的时候的幕僚。于是八百里加急秘密召见司马懿,只是很可惜司马懿还是晚了一步没有赶来。在曹丕死之前,嘴里一直念着:你许我青天白云,教我振翅高飞。

其实曹丕一直是孤独的。虽然有郭照,但是他最大的愿望终究寄托在政治上。但是最有资格理解他的父亲一直不看重他,朝中能人也都瞧不起他不与他亲近,所以曹丕是孤独的。直到司马懿的出现,二人才能聊理想,聊阴谋。这样我们可以理解曹丕对司马懿别样的感情。

大军师司马懿系列中,曹丕算是一个“从一而终”的人,他的许多想法会贯彻始终,除了上面给的例子在,这里再举出一个。《军师联盟》第五集,曹丕说服父亲任用司马懿,那个时候杨修刚刚被从监狱放出来并且委以重任,曹操这样做是想通过杨修来牵制杨修背后的家族和整个朝廷。在被问到为什么要启用司马懿的时候,曹丕说:要让他们有对手,让他们争,让他们斗,让他们对父亲的一点恩惠都感恩戴德。注意,这就是曹丕的为君手段,后期你会发现,他掌权之后总是给一次司马懿,陈群甜头,又给一次曹真等人恩惠。总而言之,就是制衡,早期的制衡思想,只是没有西方三权分立系统而已。正是这个思想,当时让曹操对曹丕刮目相看。

同样的一句话,我们把镜头切到曹丕去世之前。他叫来曹叡立太子,台下是保真,曹休,陈群,还有没有赶来的司马懿为辅政大臣。曹丕对曹叡耳语:让他们争,让他们为了自保而对你效忠。这四个人你要会用,会压,辛苦你了。你们看,这句话的意思和他当初对曹操说得几乎一样,现在曹丕把这思想传递给了曹叡。虽然,曹叡是恨曹丕的,生前估计也没有和他见上几面,如果不是因为曹丕要死了,可能都不会这么早就册封太子。甚至,知道自己父亲将要去世,曹叡还很担心自己一同被赐死。但是,不管怎么样,曹丕这几句话曹叡还是听进去了,并且在自己为政的日子里很好的贯彻。一会赐予司马懿兵权,一会又回去安抚夏侯家;一会让司马懿带兵打诸葛亮,一会又派人去监视督战。就是可惜曹叡死的太早,这也是《虎啸龙吟》第二部的后话了。

如果曹丕和曹睿不早亡,司马懿篡魏能成功吗

显然不能。

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拿下曹爽的时候已经70岁,3年后就死了。也就是说,如果曹丕和曹睿加起来能多活3岁,每个人平均只需要多活1年半,司马懿就搞不成。

司马懿比曹丕大8岁,算是同龄人。曹丕继位时34岁,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,但他很不争气,只当了6年皇帝就死了。这恐怕是曹操、曹丕、司马懿3个人都没想到的。曹丕在位期间,虽然也重用了司马懿,但控制得很好,至少不让司马懿染指军事。不掌握军权,司马懿对曹魏政权就不可能有实质性威胁。

接下来的曹睿当皇帝时间久一点,是他老子曹丕的2倍——13年,不过曹睿继位早——23岁,所以36岁就死了。可能是由于继位时太年轻,而能干的文臣武将又越来越少,所以曹睿开始对司马懿开放军权。尽管这种开放是有限度的,曹睿也能控制住司马懿,但开了这口子,就麻烦了,就很难再关闭。

曹睿死后,即使面对8岁的“儿皇帝”曹芳和有点弱智的辅政大臣曹爽,司马懿也没有立即动手,而是等了整整8年左右。可见,人家司马懿也不容易。

很多人都认为司马懿能成功是因为他能忍,这当然是很重要的原因,但离开了一个客观原因,他再怎么“忍”再怎么“能”也白搭。这个客观原因就是“长寿”。

司马懿活了73岁,今天看来不算啥,好像你我这种草民都能随随便便活到这个岁数。不过别忘了那句诗“人生七十古来稀”,杜甫这句诗说明到了唐代,活到70岁还是很少见的。退回去几百年的三国时代,能过到70岁更是难得。但是,司马懿做到了。他的成功诠释了那句著名的话:“身体是革命的本钱。”

如果曹丕和曹爽没死,司马懿还敢造反吗

谢邀!

司马懿自始至终没有造反,无论是随曹操还是曹丕、曹睿、曹芳,司马懿都尽了人臣的本份,在外抵挡蜀吴的进攻,在内稳定朝廷大局,是尽职尽责的。试想,司马懿那么大的年龄了,在外拥有重兵时都没有造反,反而在朝廷眼皮底下造反?自春秋战国时代起,兴起了一股妒贤忌能的坏风气,功劳大的人多受猜忌,功高盖世的功臣往往没有好下场。你想好好地夹尾巴做人,但别人不这么想,还认为你这是在韬光养晦呢,有时候人就是这样,“不怕贼来偷,就怕贼惦记”,那种防不胜防的顾虑和生活让人很悲催。司马懿曾在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时,因马谡的反间计受到曹睿的猜忌,削职为民。但很快让魏国君臣们在失败中清醒过来,再次启用司马懿,司马懿也迅速向魏主展示了强大的能力,擒杀孟达奇袭街亭,逼的诸葛亮唱空城计,无功而返。

司马懿对魏国的贡献无疑是最大的,半生征战,南挡北伐,为魏国守住了大门。有战君臣都一心抗敌,无战则开始内斗了。曹睿托孤于司马懿和曹爽后,君弱臣强,在大权面前,曹爽不淡定了,排挤司马懿。夺了权让司马懿安心养老也就罢了,曹爽还不断派人去试探,让司马懿感到了生存危机。以司马懿的能力,对付曹爽之流实属小儿科,一个高平陵之变,结果了外强中干、六神无主的曹爽之流。至此,司马懿也不是造反,是让生存危机逼迫,无权就会无命,因而为自保也必须掌权。司马懿掌权后,并未取代魏主曹芳自已称帝,因此不能归为造反。至于后来曹家天下不保,那就是曹家没有能人,太弱了,扶都扶不起来,让强者取代,符合自然界法则!

曹丕临终前为什么不担心司马懿夺权

谢邀。

最难揣摩帝王心,很难说曹丕临终前不担心司马懿夺权!

《三国志 文帝纪》载:黄初七年(226年),夏五月,魏文帝曹丕病重,他召见中军大将军曹真、镇军大将军陈群、征东大将军曹休、抚军大将军司马宣王,四人一同接受遗照,辅佐即将继位的曹睿。不久,曹丕在嘉福殿去世。

从上述曹丕对后事的安排来看,还是以曹魏集团骨干曹真、曹休为主(包括陈群),再加上一个年近半百,足智多谋,任劳任怨的两朝老臣司马懿而已。

在当时这种安排,虽然不能说是天衣无缝,但也算是较为妥当了,因为除了曹操生前告诫曹丕:’司马懿非人臣也,必预汝家事。’需提防司马懿外,曹丕对司马懿中规中矩的表现还是肯定的。

接曹丕班的是22岁的曹睿。在位约14年,36岁病逝。

分析一下司马懿如何篡魏的几个阶段:

在曹操、曹丕时期,他是既没贼心、又没贼胆。特别是面对枭雄曹操碾压之优势,他战战兢兢,如履薄冰,以保命为主,就是做梦都不敢奢想。只是勤于职守,废寝忘食;曹丕时期,因与曹丕关系密切,并受到曹丕的信任,不存在丢掉性命问题,那就继续装 ,循规蹈矩,乖乖的做一个忠臣;曹叡时期,面对着有祖父曹操遗风,英武过人,把权利运用到极致的新主人,他仍旧是心怀忌惮、恐惧心里,依然循规蹈矩,忍耐韬晦,丝毫不敢有非分之想。

228年征东大将军曹休病逝,231年中军大将军曹真死后,他才有了出头露脸的机会,开始与诸葛亮对峙,并采取缩头乌龟战术,熬死了诸葛亮,升任太尉。237年镇军大将军陈群病逝,曹丕托孤的四个人死了三个。随着权利的膨胀,只剩下司马懿一个托孤重臣之时,他开始有贼心了,但因曹睿才智过人,而且曹氏宗族势力依然庞大,曹魏集团爪牙在朝堂盘根错节,所以司马懿仍旧不敢有贼胆。

但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,司马懿充分发挥了自己能活的优势,36岁的曹睿竟被年逾花甲的司马懿熬死了!

当鹰视狼顾、老奸巨滑的司马懿与蠢猪般的曹爽成为托孤重臣之时,山中无老虎,猴子称大王了。

曹操和司马懿谁更厉害?为什么

曹操世之枭雄,治世之能臣。文可提笔治天下,武可骑马平天下。曹操绝对是个文武兼得之人。手下对其敬之又怕之,手下文臣武将无不对其唯命是从,舍命相救。不但如此,曹操深谋远虑,还独具慧眼。无论看事还是看人都绝对高人一筹,马腾假投,众人皆信唯独曹操觉得有蹊跷,果不其然。看人,识关羽之忠,知司马之野心。而司马懿就差之了,有谋略,不能服众。更无治世之才。曹操后人和司马后人就是个活例子。

诸葛亮和司马懿你喜欢谁

喜欢诸葛亮,喜欢他的瑾慎、心胸宽阔、足智多谋,就说诸葛亮的瑾慎吧,后人评价诸葛亮说:诸葛一生唯瑾慎。

曹丕留下的大臣,司马懿排名最后,为何却笑到了最后

曹丕留下的大臣,司马懿排名最后,为何能笑到最后?

魏文帝曹丕驾崩,留下大臣分别为:曹休、曹真、陈群、司马懿。

话说:司马懿

遇人遇事他是一个城府非常深的人。用现来话说:当时他年轻力壮的时候却在家养马,为了不让曹操怀疑自己。忍吃吞声亲自割草喂马,把远大志向埋于心里。只有这样城府深的人,才强大的心理素质。

在影视剧中曹丕为什么猜疑司马懿。因为司马懿不贪财,不贪色。感觉他过于对主的忠诚,莫非有谋皇位之心,做皇帝之想。所以司马懿每次做事,都会前思后想,毕竟是帝王家族,那真叫伴君如伴虎,虽然辅助曹丕有功,但还是会被曹丕猜疑。(曹操在世时,就一直对司马懿有戒备,提提防之心) 而司马懿也心知肚明,所以不急不躁,审时度势,等厚积薄发之日。

司马懿也善于培养人才,赏识有功之人,无一将领不服从于他,那怕最后还乡之时,将土都恋而不舍愿意跟随司马懿。

司马懿隐藏锋芒的时候绝不抛头露面,他为人谨慎而循序而渐进,在乱世纷争之中,他能有条有紊从不有半点马虎,这是他能成伟大事业重重之重。

司马懿最大特点是长寿,他活活熬死了曹魏两代掌权者,(包括诸葛亮) 你说他能不笑到最后吗?

很多人认为曹丕称帝是因为得到了司马懿的支持,你怎么看

曹丕称帝是必须的,司马懿支持不支持都没有用。

曹操和司马懿关系如何

曹操与司马懿的关系如何?

曹操司马懿三国时代顶级政治家,军事家。曹操惜才识人,曹操大权在握而司马懿很识时务,在军中与楊修,同为军事主簿,都聪明透顶而杨修被杀,而司马懿确一路升职,这是什么原因可想而知。

有人说曹操多疑,打压司马懿但事实不是这样的,曹操连他的敌人关羽都想用,更何况是部下司马懿呢?

建安二十年(215)年曹操征讨张鲁司马懿随军,他对曹操讲,刘备用诡计俘虏了刘璋,蜀国人未归又在遥远的江陵,这是破蜀国的好机会,但大好机会而曹操由于多种原因,得陇而不望蜀见好就收,曹操没采纳司马懿的意见,失去了一次破蜀良机。

司马懿在军中常谋国事,常出奇策官至太子中庶子,后为丞相司马。公元(219)年七月孙权欲攻合肥,魏军大部调动准南防守,关羽发起襄樊战争。一时《威镇华夏》曹操考虑到汉帝的安全,准备迁都,司马懿建议讲:于禁被水淹不是战守上失误,对国家并无重大损失,为此迁都可引起淮河,汉水一带人心不稳,孙权外亲内疏,现关羽坐大孙权肯定不高兴,把这事告之孙权,让孙权去对付关羽,曹操采用了司马懿的计谋,孙权果然让吕蒙白衣渡江,奇袭江陵,取了关羽性命,夺回荆州。

没有了关羽而曹操也无需迁都,省去了很多麻烦,要说关羽的死,失荆州,应是司马懿的杰作。这一着可够狠的,为关羽,为夺荆州报仇相继张飞死了,夷陵战刘备损将大半,在白帝城病故,注定了蜀国的命运之杰作也。

这仅是举一两个例子,司马懿有好多计谋被曹操所用,两人同为朝庭为事,领导对下级的意见采纳就是信任,提拔就是信任,考验这是应该的,曹操与司马懿的关系纯属正常关系。